編輯 /十堰柏和心理 張書悅
在我的咨詢中,經常遇到那些因為心理問題而無法上學的孩子。 他們有的是因為學習壓力,有的是因為與老師同學的關系,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與家長之間的被動攻擊。 我見過有一些對孩子的學習控制很嚴的家長,他們為了讓孩子的學習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發展,于是這些家長會想盡辦法去控制可能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。
比如有的家長發現了孩子出現了早戀的萌芽,其實這個事情在青春期里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,但有些家長會直接越過孩子去跟對方的父母進行交涉,來試圖阻斷孩子的早戀上的萌芽,也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學習上玩物喪志,于是會把孩子的喜歡的手辦、模型、書籍還有寵物沒收掉,甚至是毀掉。
也有的家長不信任孩子自己的選擇,于是會替代孩子在擇校、分科這一類問題上做決定,這樣的家長還會一遍一遍的對孩子說,學習是你的事兒啊,你也不是為我們學的,為什么你就沒有自覺性呢?
我們成年人有這樣一種感覺,我們天天的努力工作,可能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,為了讓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為之努力的生活,還有期待的關系以及想要的成就感就此消失或者被毀掉了,那么我們的工作也會失去動力。因為我們期待的東西一旦消失了,就不知道繼續努力的意義在哪里。
同樣,孩子也有類似的認知,我的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,有更多的資本去追求我喜歡的異性,能有更多的資本去得到我想要的東西,還有滿足自己的愛好。當我為之努力的目標以及我想要的關系,更好的東西以及我更想要的愛好消失之后,那么我再努力的學習也就沒有任何意義。 我的咨詢中看到很多這樣的孩子,輕則在學校里面躺平擺爛,重則退回到家里無法上學。 一方面,孩子覺得自己盼望和期待的東西已經被家長毀掉了,他們已經沒有再努力的動力,另一方面,孩子有可能借此對家長進行被動攻擊。
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,就是當你毀掉我最在意的東西,那么我也毀掉你最在意的東西。 很多孩子敏銳的發現自己被家長嚴格的控制,粗暴的對待之后,自己不能夠直接的反抗家長,于是孩子有可能下意識的把家長最在意的東西,也就是學習給毀掉,借此來隱秘的攻擊家長。有的孩子可能是有意而為之,而有些孩子可能純屬是下意識的在做這件事情,他們本身意識不到。 所以在青春期孩子的管理當中,家長所謂的以暴制暴沒有最終的贏家,最終的輸家一定是家長,而且家長粗暴的管理中也缺乏智慧,因為大部分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,你讓一個人有動力,你就得用他希望的東西去激勵他,刺激他。但是當你把這個人的希望給毀掉了,你還要讓他按照你的意志去做事,我實在想不出比這個更笨的辦法。
|